English

走向天国的绝唱

1999-07-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志耕 我有话说

晚年的托尔斯泰经受着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困扰,他所身处的雅斯纳亚·波良纳贵族庄园成为他平等观念的一个囚笼,于是1910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八十三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悄然离家出走,寻求肉体与精神的解脱。但一周之后即在途中患了肺炎,溘然长逝于一个凄凉的小车站上。就在他去世的前三天,出版商高尔布诺夫带来了托尔斯泰最后一部著作的两章清样,请他做最后的校对,但他遗憾地说:“我做不了了……由您来做吧。”这部托尔斯泰生前未见到成书的著作,就是他的宗教、哲学论集《生活之路》。

俄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思想探索的时代,作为哲学家的托尔斯泰成为这一时代的象征,他试图创建一种为俄国普通民众所接受的思想体系,以拯救日益颓败的俄国与整个人类精神。他在广泛征引前代哲人精髓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工作。他受到一本叫作《阅读圈》的俄罗斯正教会普及性文选的启示,搜集了东西方自古及今诸多先贤的思想,加以提炼、改写,将其辖到他独特的价值体系中来,最终定名为《生活之路》。此书洋洋数十万言,但其主旨可一言以蔽之:把基督教思想与人类的世俗生活结合起来。为此托尔斯泰首先所要做的是澄清什么是“真正的基督教”。在这一问题上,他抛弃了一切教会的成见,甚至对《新约》中渲染耶稣神迹的言论都提出了诘问。他所看重的主要是耶稣的“登山宝训”等道德教诲,因为只有这些才是切近现世生活的,才为人们提供着改善生命的良方——爱。然而,托尔斯泰清醒地意识到,更多的人生活并不幸福,原因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于是他们便放纵邪恶之欲于现世,从而导致生活的灾难。《生活之路》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而尤以对“国家”的批判最为尖锐,因为在托尔斯泰看来,国家的存在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邪恶,它的荒谬之处就在于仅凭着少数执政者的意志就将成千上万的人民划分成不同的、甚至敌对的阵营。托尔斯泰通过对生活中见惯不奇的事情的分析将人们引入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而其终极理想是使人类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走向大同,走向博爱的上帝之国。

在人类的脚步踏入本世纪的时候,托尔斯泰以其悲壮的出走宣告了传统伦理时代的结束,发出了高亢的拯救之音。然而二十世纪留给人们的既有托翁所不耻的科学进步,也有托翁所痛斥的血腥屠杀。又一个世纪即将到来,人类是否将伴随着高科技武器堂而皇之残害生灵的轰鸣来迎接新世纪敲响的钟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